• 中小企业债市融资专题

22Nov

非标资产的前世今生

发布日期:2013.11.22

       非标资产的全名为非标准债权资产,更早的存在形式有信托受益权、信托贷款、信贷资产。近年来非标资产的存在形式不断变化、扩充,例如今年3月底出台的银监会8号文将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的所有类信贷资产统称为非标资产。
       非标来由
       非标资产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而银行理财产品持有的非标资产只是银行体系非标资产的一部分。
       近年来,出于规避信贷规模管制、降低资本消耗和存贷比压力等考虑,银行自营资金逐步大量吃进非标资产。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来,伴随银行同业业务的扩张,银行持有的非标资产迅速膨胀,这些非标资产本质上相当于给企业发放贷款,但通过引入过桥企业、过桥银行后,这类资产通常处理在同业买入返售资产、应收款项类投资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会计科目。
       此类非标资产通过期限错配,给银行带来大量收益。银行从同业拆借市场不断滚动获得短期限同业拆借资金,投入到长期限的非标资产。
       最早采用这一模式的是有“同业之王”称号的兴业银行(10.81, -0.20, -1.82%)。早在2010年,这家银行就以自营资金投资信托贷款的模式,变相发放贷款。兴业银行将自营资金投资的非标资产处理在应收款项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科目下。
       2011年,银行通过与农信社合作买入返售票据消规模的方式开始盛行,该模式被叫停后,通过同业代付变相发放贷款的模式也一度盛行。
       去年以来通过引入过桥银行等方式,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规模开始大增。并且一些原先观望的银行今年也慢慢加入,做大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等规模,玩起信贷资产变同业资产的游戏。这样一来,不但风险权重可以从100%下降至25%,减少资本占用,而且也可以逃避存贷比、贷款额度规模的限制。
       今年3月底,限制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非标比例的8文出台后,一些银行曾经用自营资金承接理财产品的非标资产,以降非标资产占比达标压力。按照8号文要求,理财产品投资非标资产的比例不超过总资产的4%、不超理财产品余额的35%。
       但今年6月底的钱荒暴露了同业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可能隐藏的风险,此后一段时间内,商业银行通过去杠杆来降低流动性风险。但随着钱荒过去,银行非标资产扩张行为即将遭遇新的监管严令。有消息称,酝酿许久的同业业务规范文件将于下个月下发。此举或将再次打击银行表外隐藏信贷规模的做法。
       遭遇连环监管举措
       事实上,最初的非标资产形态非常简单。2007年下半年信贷紧缩后,一些商业银行苦于没有贷款额度给合作客户发放贷款,因此首次创新出信贷资产理财产品,通过将信贷资产打包转让给理财产品或者理财产品资金直接发放信托贷款的形式实现贷款出表,规避贷款额度的监管要求。
       2008年底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后,信贷出表需求下降,银行发行此类产品的动力一度下降。但后来随着信贷规模控制重新趋严,信贷类理财产品发行重新火爆,招致银监会2010年出台72号文限制银信合作规模,2011年又进一步下发补充通知。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对银行利用票据、同业代付消规模的方式也相继被叫停。
       在规避监管的过程中,非标的形态从最初的信贷资产转让信托计划、信托贷款逐渐演变为包括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多种形式。非标的“藏身之处”也由最初的理财产品,逐渐增加同业资产、应收款项类投资等会计科目。
       相比藏身理财产品之中,以自营资金投资非标资产的银行还可获得非标的贷款利息收入。银行经营非标资产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动力是,非标可以解决贷款受限制行业的企业客户融资需求,比如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企业。2009年天量信贷发放以来,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饥渴症与银监会限制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监管令形成落差。

Baidu
sogou